2014年除夕夜没放假,不过今年改了,不过对于我而言没差,无非就是多请了一天年假。
说说周董的故事,听他的音乐现在看来真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了,第一次应该是在六年级,即将升初中那会,刚兴起音乐颁奖,加上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压力的小学生自然就”耳濡目染”了,比如我。懂了:不怎么会舞弄双节棍但可以唱着双节棍,不怎么会说话但可以饶着舌,包括到现在我也是这么觉得,那时的周杰伦已经发行了3张专辑了,《jay》,《范特西》,《八度空间》,当初对音乐的喜欢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只是附和我哥,听些任贤齐、谢霆锋的歌,对流行音乐也只是一知半懂,记得当时常在夏夜,老哥在他家的阳台上拿着某类似麦克风的东西在唱歌,作为当时仅有两个观众其中的一个我,在边上莫名倾听,还有一个刚上学的小妹,幻想,原来音乐就是这样子啊,要被好多。当时的岁月简单好纯真。
接着就是漫长而又苦累的传说是改变命运的六年学校生活,期间也常在思考,同学们都在做着一个相同的梦想,到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羡慕周杰伦能做着别人不敢做的梦,写别人不敢写的歌,想过如果周杰伦生活在国内恐怕就被雪藏了。当时听歌的途径又多了一种,就是收音机,当然最欣喜的就是从里面听出他的声音,不流入的节拍但能打动心里最深处。我喜欢上了?估计是吧,当购买的盗版cd架上周杰伦的名字出现越来越频繁下,开始发现原来他的声音可以转换,如此的变化无穷的时候。在世界观慢慢形成,幻想爱情从心底萌生的时候,我开始揣摩他的歌词的意思。期间我叛逆,我也想过,
离经叛道的想着肯定有一个人在背后懂我,挺着我。当时的时光,充满了紧张,尤其高三后阶段,所以也没有怎么细听他的新专辑,《魔杰座》,只是从同学的口中听说他变了,唱歌可以听见了,如此而已
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好,当我进入大学,09年,忽然时间空闲了很多,终于可以听周董的歌了,当然我依然相信周董一年一专辑的诺言,但是由于他忙于各种通告演出,这年迟迟没有发行。直到10年,一首《超人不会飞》出来,好似对社会吐槽的发泄歌曲,也许,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很累了。而我自己,也已经从一个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的高个三线城市小子蜕变成如今对一切都有了免疫力的待业大学生。
有时间,我只是把自己的某种感情和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但是多年过后,我也了解,他也只是一个歌手,我对自己和不相干的周杰伦寄托了这些,难道不是可笑和卑微吗?
同学中,有很多周董迷,其中一位总是说,尽管每次在整理手机或是电脑里的歌单后,他总是会发现,周杰伦的歌仍然是最多的。其实我是知道的,他删不掉的不是周杰伦的某首歌,而是删不掉往日里的某段时光。

(13年我在现场,不过很远,当然是台湾公司送的票ing)